从大水漫灌到低压软管灌溉技术,从低压软管灌溉到膜下滴灌技术;如今以大首部为单元的自动化灌溉和智能灌溉系统也在逐步推开。近年来,新疆呼图壁县水利建设经历了以上三次变革,目前,高效节水模式已成为该县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该县首创的以首部为单元的高效节水模式已在全疆各地推广开来,不仅大大节约了农业用水,实现了增产增收,也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繁重的农活儿中解放了出来。
智能灌溉,涵盖农业林业
人在县城,用手机就能打开安装在地里的电磁阀,实现农作物自动灌溉。这话听起来你一定不会相信,但在呼图壁县农村,这确实是事实。位于该县大丰镇红柳塘村的千亩智慧农业示范区的智能化灌溉系统就能实现这种远程控制的灌溉技术。
8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在该示范区的控制室里看见,几个技术人员正在操作,他们用手中的鼠标点击电脑屏幕上的特殊符号,智能化灌溉系统就开始运行。技术人员李迁说,这1000亩地分14个灌区,每个灌区都安装有土壤墒情检测探头和电磁阀,并与总控制室相连,它们实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到总控制室的电脑上,我们通过电脑屏幕就能了解到棉田是否缺水、缺肥,何时浇灌?并对它进行控制。即使人不在控制室,只要手机上网,也能通过安装在地里的电磁阀对其进行操作。
在控制室的一间房子里,笔者看见屋子里堆放着许多写着“水白金”字样白色的塑料袋。红柳塘村红运来合作社负责人王智告诉笔者,这是一种水溶性肥料,它含有各种土壤所需的养份,我们根据电脑上反映的数据,将它搅拌在水池中,通过管道输入地里就能满足棉花对养料的需求。
县水利局灌溉办公室主任刘荣介绍说,这套智能灌溉系统不仅比常规滴管每亩节约用水80至100立方,实现亩均增收超过100公斤,同时还大大减少了劳力。目前,这种灌溉模式不光在农作物中使用,还在园林浇灌中得以运用。
大丰镇甘河子林场的五洋园林万亩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去年9月就建立了一个叫做五洋园林智能浇灌的控制系统。在园林基地转了转,笔者发现林地里不光建有小型气象站,还安装了不少新设备:土壤墒情仪、电磁阀等。投资方—新疆五洋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部技术人员朱秋梅告诉笔者,如果用以往大水漫灌的方法浇水,一年至少要浇10次左右,每亩用水在380立方,而智能化灌溉则根据安装在林地里仪器提供的数据实行智能化浇灌,不仅减少了浇灌次数,每亩林地的用水量也仅有280立方,2000亩地仅需一人就能完成灌溉。
最近,在该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由新疆天润珍稀苗木培育基地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天润珍稀苗木培育基地,一个更加先进的园林智能灌溉系统正在安装调试。正在现场调试系统的北京联创思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常华告诉笔者,该系统分田间、首部和监控三部分,田间部分是阀门远程控制开启系统;首部部分安装了世界上同等出水量最小的过滤器和施肥机操作的施肥池,采取压差式施肥灌溉;监控部分则由监控室根据安装在田间的各种摄像头、气象站搜集来的各种数据,由专家分析操作。常华说,目前系统安装已进入尾声,9月中旬就能投入运行。
县水利局灌溉办主任刘荣说,目前全县已建成这种智能化、自动化灌溉系统5个,灌溉面积达6000亩,涉及农业、林业。
首部灌溉,增收节水双赢
近年来,由该县首创的以首部为单元的各种节水滴灌模式已在全疆各地推广开来,不仅节约了用水量,也使农牧民从繁重的浇水劳动中解放出来。目前,各类大小首部滴灌模式在该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丰镇联丰村的大首部是该县最大的首部滴灌系统。控制灌溉面积达3万亩,主要采用河水灌溉。该系统建成4年来,联丰及周边几个村的农民从中受益。
县水利局设计所所长库尔班·克热木介绍说,首部大都建在渠道最近的高地处,通过落差供水,无需动力。联丰村的大首部的水是从红山水库引来的河水,经过沉淀和过滤网的过滤,利用自然高差通过输水管将水输送到小首部,再通过小首部输往农田里,不仅节水也节约了电费。
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建成大首部滴灌系统两个,小首部上千个,农区乡镇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农作物灌溉面积的85%以上。首部滴灌系统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在该县采访,提起首部滴灌,农民们没有不叫好的。
联丰村二片区村民王彦成有50亩地,过去大水漫灌时,棉花亩产最多300公斤,大首部建成后,棉花地装上了滴灌设备。如今亩产增加到350公斤。他说,过去浇水是农村最重的体力活儿,挖渠、打坝、压墒哪样活儿都省不了,50亩地浇一次水一个人得忙活儿6、7个小时,如今,轮到自家地浇水了,打开阀门就行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学林告诉笔者,目前全村3万亩地,95%都用上了节水滴灌,棉花亩产大都在350至400公斤,亩均比过去增收400元左右。
除了河灌区以河水灌溉为主的大首部外,在井灌区该县也推行了以井水灌溉为主的小首部。库尔班·克热木说,小首部一般以一眼机井为一个灌溉单元,灌溉面积一般在千亩左右。二十里店镇十四户村四片区负责人周永康告诉笔者,该片区的小首部滴灌系统浇灌了片区1100亩耕地。装上滴灌设备效果就是不一样。首先解放了劳动力,其次提高了产量。就拿番茄来说,以前没搞滴灌时亩产也就4000公斤,今年提高到9000公斤,按今年每公斤5角2分的收购价算,一吨就能增收520元,5吨就是2600多元。 |